足球心理:踢球时脑子在想啥?可能连草皮都在嘲笑你
心理学家发现,球员在场上会产生至少17种人格分裂:
1. 平时训练时的梅西2. 正式比赛时的我3. 回看自己比赛录像时的观众4. 被教练训话时的孙子5. 进球后庆祝时的超级赛亚人
最神奇的是"门将综合症"——他们总觉得自己能扑出每个球,直到现实像一记重拳打在脸上(有时候真的是)。研究表明,门将的自信程度与失球数成正比,这大概就是所谓的"迷之自信"。
卡通形象的门将站在巨大球门前,比例极度夸张
说到心理战,球员们都是天生的戏剧大师:
- 被轻轻碰倒后:翻滚三周半接托马斯全旋,仿佛被卡车撞了- 实际疼痛程度:大概相当于被蚊子叮了一口- 内心OS:"裁判快看啊!他谋杀我!我要申请危险津贴!"
教练的心理活动就更精彩了:70%时间:这群小兔崽子到底有没有听我讲话?20%时间:我当年踢球时可没这么菜10%时间:现在改行卖烧烤还来得及吗?
球迷也别笑,你们的心理活动更丰富:- 主队进球时:"我们就是世界之王!"- 主队丢球时:"裁判眼瞎了吗?!这都不吹?!"- 客观事实:可能就是个普通进球
最惨的是替补席的心理活动:前10分钟:随时准备上场大显身手30分钟后:开始研究教练后脑勺有几根白头发60分钟后:思考人生三大终极问题——晚饭吃什么?为什么是我坐板凳?保温杯里的枸杞是不是泡太久了?
足球心理学有个著名理论叫"反向墨菲定律":- 当你想着"千万别传丢",必丢- 当你默念"千万别手球",必手- 当教练喊"注意别吃牌",下一秒裁判就会掏牌
所以专业建议是:比赛时什么也别想,让大脑保持出厂设置最安全。毕竟研究表明,职业球员平均每场要做出120个决策——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们赛后总说"脑子不够用"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足球心理箴言:"踢得差没关系,只要对手踢得更差,你就是全场MVP。如果还是输了...那一定是草皮/天气/裁判/球鞋/早餐的锅。"
记住,在足球场上,心理素质比技术更重要,脸皮厚度比心理素质更重要。毕竟能面带微笑地接受自己踢得像坨翔,才是真正的冠军心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